中国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审计报告的区别
发布日期:2023-07-08 浏览次数:次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财政预算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编制各部门的预算,以前瞻性、科学的态度不断完成预算会计改革和政府会计部门的建设。本文从现阶段会计制度的现状出发,结合会计制度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以建立健全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1.现阶段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现状
中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1988年实施的改革。这项改革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下,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规范的政府会计预算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也十分必要。
财务预算会计制度应满足当前宏观经济、财务管理需要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要求;会计主体由六个要素组成,分别计算政府现金经营状况和政府收入;会计基于原始凭证,选择复式会计法进行当前经济行为;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收支等附表,合理安排以往会计报表,有效管理会计档案。
2.现阶段财务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
预算会计是政府制定财政预算的主要依据,也可以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一项特殊的会计活动。虽然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以取得更好的发展,但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我国财政预算会计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2.1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
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包括财务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但这三个分支机构采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同,各分支机构的重点也不同。例如,财务总预算会计只会计项目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会计的重点是现金的流出。当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显示在会计报表上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资金的流动,以便更好地调查现金使用的效率。可见,预算会计制度的各部分没有完全磨合,不能协调安排,不利于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生成,相应影响财务预算会计的整体运行效果。
2.2现行政府会计不能充分反映政府资金流向
目前的政府会计不能准确如实地反映政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不利于政府会计自己的资产,一旦现金流出,就不能估计资产的价值,不利于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此外,目前的政府会计不能反映政府的债务状况,财政支出只包括现金流出,但不能计算政府的债务业务,导致无形的现金流出,给政府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2.3财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对于中国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其模式过于简单,只显示了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不监督现金的执行情况,导致现金流出的风险很大。此外,中国政府的财务报告与政府的审计报告是分开的,导致会计标准出现相应问题,影响报告的公平性,使政府的会计目标不明确,实现设立会计部门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