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3-07-03 浏览次数:

在我国财务预算会计制度中,不同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差异,没有统一的会计口径,导致各行业之间的会计工作缺乏可比性和参考性,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主体的会计和预算工作提出了科学严格的要求,可以促进会计主体呈现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1、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取消基础设施会计账户。基础设施业务管理是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原基础设施账户单独设立专用账户。在原资产会计管理中,要求原基础设施业务凭证保存在基础设施账户中,并在月底进入大账户进行再核算,给整体财务管理带来麻烦。新政府会计制度不要求独立设计基础设施专用账,可按日常业务统一核算管理。二是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单位需要在当月内完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可使每月固定资产减少。折旧后的固定资产不进入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报废的,不得计提折旧处理。三是实行双基础、双分录。新政府的会计制度要求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按平行记账法进行核算。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根据财务情况制作财务报告。会计预算核算是在收付实现制度下完成的,作出决策报告。财务报告制度与决策报告制度相辅相成,能够真实反映财务和预算情况。第四,要求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统一实施。新制度的实施可以比较财务预算和会计管理的统一报告数据,有效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二、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
 
1.财务风险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准确反映了中小学的真实资产,消除了资产管理中的隐性债务问题,全面提高了中小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度中,资金确认检查主要依靠货币资金是否支付、是否验收等。但在收付实现制管理下,各中小学负债会计科目的会计内容无法准确反映,容易造成负债或反映模糊。例如,一所中小学购买了用于实验的仪器、设备和办公用品,并在实际实施收付实现制度之前收到了货物,但没有明确反映没有完成付款的债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后,中小学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管理,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各种隐性债务,为中小学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完整性提供有力保障。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支持下,可以加强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办学能力,合理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2.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管理
 
过去,中小学将购买的所有相关资金计入当期费用,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和实际经营资本。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中小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每月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同时,每月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并将折旧费用转入相应的费用科目进行管理。中小学应在全面调查资产管理的基础上,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分期摊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费用,真实呈现相应的使用寿命,准确反映实际学校成本,有效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中小学需要严格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预算管理、会计审查和财务报表编制,但在过渡期面临更多挑战。一是新旧制度下的管理挑战。过渡期中小学要做好新制度的实施工作,同时要把原有的会计制度联系起来,确保新制度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更好的实施。因此,中小学需要全面调查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会计科目余额,做好相应的整理和转移工作,建立新的财务报表。二是会计记账模式和会计原则的变化。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要求中小学采用双向分录平行记账的方式,在预算管理中进行财务分录,实施预算分录,变化较大。第三,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挑战。在新制度下,中小学应彻底检查固定资产,实施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和折旧,并明确标记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原始价值,工作量大。四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挑战。新制度实施后,中小学面临财务管理软件更新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