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发布日期:2023-06-28 浏览次数:

进一步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成本会计准则
 
企业产品成本会计制度是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必将对促进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从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国际实践来看,制定成本会计准则仍然是新时期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角度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有成本会计准则。虽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与中国完全一致,即加强政府采购军品和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价格控制。成本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成本会计实践、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和管理水平、加强特殊业务价格控制等方面,比成本会计制度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成本会计准则建设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实践趋同等效的总体趋势。
 
(二)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是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之一。通过制定成本标准,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找出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自20世纪20年代形成以来,完整的系统标准成本法在美国等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应用标准成本法,许多国内学者也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
 
如前所述,标准成本法的引入是企业产品成本会计制度的一大创新,但遗憾的是,该制度只规定企业在直接材料会计中采用标准成本法,这似乎表明标准制定者仍然担心标准成本法的应用。
 
笔者认为,虽然标准成本法对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和成本会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从我国大中型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标准成本法综合应用的条件基本成熟。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定价方面的优势,建议我国在成本会计体系建设中进一步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即标准成本法不仅可以用于直接材料和人工制造成本的核算,也可以用于期间成本的核算。对外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受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崛起的影响,据统计,我国主要出口地,特别是美国和欧盟,通过反倾销限制甚至致命打击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自20xx年以来,我国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平均数量和每年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平均数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毫无疑问,频繁的国际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利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正视国际反倾销的严峻形势,深入研究我国反倾销应对中面临的成本会计制度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无疑是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重大课题。
 
国际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产品成本信息通常以变更成本法为基础,即直接人工和变更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固定制造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规定的产品成本核算仍采用制造成本法,即产品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力和制造成本项目,制造成本不仅包括变更制造成本,还包括固定制造成本。不难看出,只有引入变更成本法的成本会计制度或成本会计准则,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和等效性,使中国成本会计实践能够直接生成国际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彻底摆脱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对中的不利地位。
 
当然,引入变更成本法是一项引领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方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标准制定者不仅要知难而进,而且不能操之过急,从而实现我国成本会计体系建设的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