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支出会计费用

发布日期:2023-06-28 浏览次数:

棚户区改造是国家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在转型过程中,既有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又有明显的行政转型作用;具有市场化经营趋势和明显的行政干预特征;部分转型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支持。因此,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棚户区改造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才能顺利进行。会计制度的基本建设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基本会计制度的应用,将拆迁成本和新建筑开发生产成本纳入会计核算,有效计算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费用。可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不良财务问题,避免棚户区改造的财务实践与理论分离。但目前基本会计制度的实施存在不完善的缺陷,需要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基本会计制度,扩大棚户区财务内涵和延伸,从根本上保证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
 
一、棚户区改造概述
 
1.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内涵。
 
国内棚户区改造不同于国外贫民窟建设。虽然两者都属于居住区的贫困状态,但我国棚户区通常是指位于城市边缘或老城区的建筑群,具有环境差、历史悠久、与主城区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特点。此外,棚户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行政控制范围内,由国家管理和控制。通常棚户区建筑面积大且集中,因为大部分年久失修的房屋都比较破旧,居住区的环境也比较脏乱差。因此,在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下,国家改造棚户区势在必行。
 
2.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
 
在深入研究棚户区改造中如何灵活运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之前,必须充分掌握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强调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贴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棚户区改造以外的配套建设或其他商业建设支出不能使用专项资金。此外,区域财务管理应遵循分账会计、专项管理和专项资金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运行,各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性补贴资金应采取适当调整的策略。
 
二、棚户区改造中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灵活运用
 
1.应用于“待摊投资”。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建设单位的实际费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采用分摊计入的方法计算各项建设费用的费用。在整个项目下,应设置具体的明细账,称为二级明细账,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成本、住宅用地征收占用的有偿使用成本、建设区域地质勘察成本、临时设施建设成本、土地有偿使用税等。
 
棚户区改造中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应用如下:
 
(1)首先,由于棚户区改造需要涉及许多拆迁问题,如宅基地核查、产权鉴定、土地有偿支付等,应根据土地编号和面积进行核算。因此,在实际会计中,应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每个居民的土地编号作为二级明细账,将各种支付成本作为三级明细账。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土地勘察成本可以用待摊投资-xx地号-勘察成本来表示;土地有偿使用成本可以用待摊投资-xx地号-土地占用成本来表示。
 
(2)其次,下属三级明细账户的设置主要包括一些更详细的账户。例如,在施工单位的管理费用下,可以划分更详细的账户。可包括:待摊投资-管理费-人工成本;待摊投资-管理费-运营成本;待摊投资-管理费-拆迁成本等。
 
2.应用于基本建设收支。
 
2.1基本建设收入核算。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表明,基本建设收入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和支付的收入和费用。但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应用,应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情况合理计算建设单位的收入。我们可以将其充分应用于住户搬迁和房屋建设后的销售收入核算。一般情况下,根据棚户区改造的有关规定,采取“拆迁一还一”或“等价值交换”的策略和原则,即改造后的房屋类型与拆迁前的房屋面积相等。如果搬迁户想增加房屋面积,应按成本价支付额外面积的资金。除规定的安置面积外,增加房屋面积的,按商品价格计算。因此,为了更好地区分成本价格和商品价格,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地号的不同,为两部分价格设置二级明细账,进行辅助会计。例如,拆迁前的面积为53.27平方米,拆迁后的户型为65平方米。根据建设单位设置的最小户型,最接近55平方米。53.27与55平方米的差额按成本价计算,55平方米与65平方米的差额按商品成本价计算。
 
2.2基本建设支出核算。
 
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支出会计费用主要包括河道疏浚费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群众补贴费用等不能形成资产回报的费用。但棚户区改造的建设费用,主要是指各地号在房屋搬迁中应缴纳的税款。但由于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属于政府建设的惠民工程,在支出核算过程中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在建设单位设置的基本户型中,居民增加的面积不能缴纳营业税。因此,基本建设费用的核算内容是在基本安置面积以外计入商品价格的部分面积缴纳的税款。例如,拆迁前测量面积为53.49平方米,拆迁后选择65平方米,拆迁住房面积可能最接近建设单位设置最基本的55平方米,53.49和55平方米差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但不需要计算支出,但从55平方米到65平方米10平方米按商品价格计算,这部分价格纳税包括在建设支出计算中。
 
3.专项收入的应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棚户区改造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资金补贴;二是银行贷款;三是净土地拍卖资金。因此,为了更好地核算这些资金,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建设制度灵活设立专项收入账户。棚户区改造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即政府将某些拆迁地块带入市场,允许建设公司参与建设。一般来说,专项收入账户的二级核算以招标成功的公司名称命名,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各地块收入的三级明细账户,以保证会计的简化和准确性。例如,可以设置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中标价格、专项收入-房地产开发公司-xx地号。这样,房地产公司的招标地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显示在账户上,有利于提高会计效率。
 
三、结语
 
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是我国城市化建设不可避免的过程。然而,棚户区改造面临的拆迁、房屋建设、搬迁安置也是一个涉及面广的问题。因此,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量和难度是其他基本建设会计无法比拟的。在这种形式下,要灵活运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促进棚户区改造会计的准确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