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重视不够
发布日期:2023-05-28 浏览次数:次
一、成本会计对工业企业的重要性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有利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有效的资源配置与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密切相关。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高环保标准低碳生产模式,可根据企业成本核算二次利用部分特殊资源,充分利用和配置更多资源,让企业从低碳经济的角度研究企业环境成本,帮助促进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回收率,减少社会经济资源浪费,确保低碳经济模式的实际应用和正常发展。基于这种经济模式的优势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关键,为了降低成本,工业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成本会计方法,通过准确计算企业产品成本消耗,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各生产环节的成本,降低企业成本,节约企业资源,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此外,企业成本会计还包括资源消耗的系统记录,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可以为工业企业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数据,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的决策,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主体不明确
从理论上讲,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在具体生产环节的每一步实施。但从会计模式的实际应用来看,由于模式的落后,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中,会计主体的功能划分不明确,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成本核算人员缺乏独立性,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成本核算从业人员违反实事求是的工作标准,按照管理意愿进行会计;二是工业企业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参与规模较小。由于大多数工业企业缺乏相关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许多员工只表面上控制成本,缺乏实施。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监督不严格
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监督是会计过程的重要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范围不够明确,没有落实到位,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工作。此外,工业企业还存在成本会计相关工作分配不明确、权责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为了增加企业收入,工业企业往往更加注重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而忽视了成本会计管理,导致监督不严格。
(三)工业企业电算化普及程度低
由于工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的相关设备和软件,特别是对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中一些资质较老的成本会计师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培训。虽然他们对成本会计业务非常熟悉,但他们仍然不能完美地结合计算机知识和成本会计工作。归根结底,工业企业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会计电算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些创新知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即使一些工业企业已经开始为这方面的知识制定更详细的电算化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公司的其他成本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公司的一些凭证和账本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输入计算机系统,给企业成本会计的会计处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员工素质较低
从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聘用成本会计人员不合格,部分员工甚至没有资格证书,部分老员工思想落后,没有创新精神,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能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导致工业企业成本负担增加、成本会计方法滞后、价格决策错误、产品成本不真实等问题。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会计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相关业务人员受利益驱使,侥幸心理,加上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贿赂、侵吞企业财产,直接损害企业的公共利益。在这样的成本管理中,企业不但不能提高利润,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损失。可见,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因此,要鼓励成本会计人员积极创新,认真履行职责,改革不适应企业的传统成本会计方法,有效保证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