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绿色会计的内容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5-27 浏览次数:

1.绿色会计的内涵和作用
 
1.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主要是解决企业发展中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消耗的补偿问题。具体来说,其表现形式是通过价值计量,明确环境变化,计算分析消耗的资源,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绿色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绿色会计是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会计、经济学、环境保护、社会学密不可分。绿色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和分析环境污染成本,二是计算和分析自然资源损失成本,三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成本[2]。三者结合起来,其目的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研究方法很多。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选择。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绿色会计能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其全面性。企业常规经济业务周期短,业务形式单一,但涉及环境经济业务时,业务相对复杂多样,周期难以估量[3]。
 
1.2绿色会计的作用
 
绿色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企业平衡发展,协调内外环境。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多数企业广泛使用自然资源,极大地破坏了环境,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绿色会计可以提高企业利用资源的效率,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端正企业发展方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4]。绿色会计可以提供具体的生态补偿数据等相关信息,增加环境反馈,协调企业内外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获,最终实现环境与企业的平衡发展。二是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绿色会计包括企业资源利用、社会影响、环境成本、环境污染控制等信息,这些内容以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在报告中列出相关数据,检查企业是否为绿色生产经营,促进企业落实环保主题。为确保绿色会计发挥监督作用,需要优化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在会计工作中提供有效信息,确保绿色会计数据信息及时真实,监督企业,促进标准化经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识别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计算经营成果,评估经理的业绩。绿色会计不仅注重收入,而且特别注重企业发展对环境的损害,生态环境的损害也作为企业的经济损失[5]。绿色会计更清晰、更全面地计算了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绿色会计在公司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理论不完善
 
绿色会计是一种新理论,形式相对新颖,在中国应用较晚,仍在探索;理论不够成熟完善,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具体的理论知识;其概念不为人们所熟知,没有系统完整的认知,定义不够准确。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体系相对成熟,绿色会计理论的不完善也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6]。
 
2.2会计缺乏制度支持
 
目前,绿色会计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一是缺乏制度指导,会计标准不同,会计对象不同,报表形式和内容多样,实际操作性较弱。二是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的监控指标体系和监督主体。如果监督不够,企业就不会在绿色会计和信息披露上花费大量精力,而是愿意专注于追求经济利益。我国绿色会计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制度约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许多行业仍缺乏相应的规定[7]。第三,缺乏绿色会计审计机制。绿色会计审计的例子相对较少,不够成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只有对当前生态资源进行审计和监督,才能保证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审计可以协调环境和资源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3.会计方法规范性不强
 
一是记录缺乏规范。绿色会计会计记录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相应的绿色会计也没有形成记录规范。一般来说,会计记录主要包括账户设置和会计计量。在会计计量方面,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相同,但账户设置差异较大,标准不同,企业只能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账户。第二,报告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形式和范围的差异。绿色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企业责任。然而,目前的绿色会计账户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来,而是在传统报告中增加了部分内容[8]。
 
2.4会计操作性不强
 
企业生产活动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绿色会计更注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因此,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9]。目前,绿色会计没有完整统一的制度,难以计算社会资源成本,削弱了绿色会计对象的确认和计量可靠性。此外,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缺乏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实施,降低了其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