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审计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11-20 浏览次数:
回避审计的思考
以上分析比较了行政回避和审计回避的区别,看到了审计回避应该发展的方向。由于我国以法治国和德治国,法律将是未来经济案件的指导方向,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审计回避也应符合法律范围。只有这样,在经济案件中,当涉及到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时,注册会计师的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1、是否扩大审计回避中近亲属关系的范围?
从目前审计回避的范围来看,他的范围远小于行政回避的范围,不包括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和孙子女。审计案件发生时,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孙子女等因素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出具适当的审计意见,审计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回避,但行政法律要求,两者之间的冲突,在法庭仲裁中,应基于哪些方面?这种冲突可能对注册会计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扩大审计回避中近亲属关系的范围。
2、是否也可以在审计回避中自行回避这个程序
在行政回避中,其程序不仅包括申请回避,还包括自我回避。这种程序形式不仅使回避程序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可能反映相关人员的素质。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如果发现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也可以自行回避,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审计独立而采取的措施,这样既能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负担,又能体现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很高,不想因为某些因素的存在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而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因此,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主动回避来消除这种隐患,从而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3、在新的独立审计准则下,政府或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否应加强对审计回避实施的管理?
2007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新的独立审计准则。在新的独立审计准则中,更明确地指出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保护自己的权利。但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必要加强对避免审计实施的管理,使注册会计师在形式和本质上真正独立。
4、是否应对违反审计回避或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应处罚
《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在这些规定中,没有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违反审计回避原则,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应当受到什么惩罚。在有关行政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违反行政回避的处罚,有利于公务员自觉实施回避。因此,在我国审计规定中,应当对违反审计回避的处罚作出必要的规定,规范我国审计行业的回避行为。
5、是否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回避原则的再教育?
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审计程序非常不规范,审计回避不到位,频繁影响审计独立性,使得审计回避原则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审计程序中。因此,有必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回避的再教育,维护审计工作在形式和本质上的独立性,缩小期望差距。
- 上一篇:行政回避和审计回避
- 下一篇:行政回避和审计回避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