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然转型
发布日期:2025-11-19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实现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实现以真实性和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以真实性和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效率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笔者计划根据自己的内部审计经验,探讨内部审计转型的渐进性和关键因素。
外力和自身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然转型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不仅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也是内部审计本身寻求发展的需要。
1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近年来,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迅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中国先进。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致力于内部审计定义和标准框架的研究和推广,其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作。通过应用系统、标准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研究和推广,使现代内部审计如何改善管理,提高组织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价值,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在2002年的萨班斯法案中,内部审计被提升到公司治理基石的高度,其功能越来越重要,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数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实现了内部审计的实时在线工作。
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不断引入我国,国际内部审计师(CIA)我国考试制度的实施,使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及其教育培训经历了国际冲击,促使我们不断思考改进和转型。
2 行业协会和教育体系的推广。随着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基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至2010年工作计划》的安排,内部审计协会将逐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和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内部审计协会通过组织讨论风险导向审计、改进组织治理等前沿课题,促进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和发展;加强内部审计培训,扩大内部审计专业教育培训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实践指南》的颁布,进一步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更加明确高校内部审计的性质,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快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进度。
3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内部审计转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资不断增加,教育资金渠道不断拓宽,办学资金多样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样。教育部要求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难度逐步加大。高校审计工作必须走出传统审计的老路,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和效率审计的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功能和服务功能,从促进高校风险防范向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新模式转变。
4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寻求发展的需要。高校本身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理论研究的发源地。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典型特点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的审计理论基础和研究水平,热爱和擅长审计研究;二是善于学习,对前沿国际先进理念极为敏感;三是积极将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四是致力于推广和交流先进审计理念、标准和指南以及审计实践案例。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服务于大学发展的职能部门,如果仅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它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愿意提高审计影响力,发挥审计作用,使审计工作达到更高水平,愿意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准确定位,及时转型。
- 上一篇: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