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审计促进组织治理优化的路径
发布日期:2025-11-14 浏览次数:
制度审计促进组织治理优化的路径
组织治理优化需要制度设计优化与制度实施优化的联合作用。制度审计可以促进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的优化,从而促进组织治理的优化。其作用路径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二是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三是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内部控制执行系统。前者是指内部控制本身不完善,后者是指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正确执行或持续执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实施两个审计程序:一是了解内部控制,通过审查、询问、观察、交叉测试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交叉测试等方法确认内部控制的理解是否正确,确认内部控制的实施,一般称为控制测试。通过内部控制理解和控制测试,可以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偏差事项,分析这些偏差事项,消除区分例外事项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其余确认为内部控制缺陷。
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审计人员需要向某一主体报告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由于内部控制验证不是为了验证,其根本目的是纠正缺陷。显然,审计人员本身无法完成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任务,因此有必要向有能力组织整改的主体报告发现的缺陷。一般来说,任何组织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权管理,内部控制整改能力与分权一致,不同层次的管理主体内部控制整改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级,一般称为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分别报告给相应的领导层次,重大缺陷报告给被审计单位的最高领导层。
在不同层次的领导了解到内部控制缺陷后,审计师还需要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这一推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跟踪整改过程和结果,继续报告未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引起相应领导重视内部控制整改;二是在整改过程中担任顾问,对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提出建议,如提出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建议,在整改过程中提供咨询服务。此外,对于内部控制执行的缺陷和严重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也可以促进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调查,发挥惩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