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发布日期:2025-10-21 浏览次数: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人类在自然资源过渡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非典等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计应承担反映和监督环境支出和收入的功能。
环境会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开始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发展行为,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它是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它是一种发展,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对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有害。它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能力相协调。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持地球生态完整性、保持地球承载能力的人类发展。因此,有必要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再生资源可以取代非再生资源,利用经济手段,制定有效的政策,限制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使其合理化。
西方经济学中对环境污染控制的经济分析大致有三种思路:一是新古典主义的“庇古税”思路,即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征收排污税来内化外部成本;二是产权管理思路,即通过产权明确、协调各方利益来内化外部成本;三是国家干预思路,即政府直接干预利用环境资源。以上三种思路都有意义。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市场与政府的有机结合。世界各国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共识,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情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并与国际组织协调。目前,80%的自然环境污染物直接来自企业,企业承担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主要责任是合乎逻辑的。因此,针对国家整体环境活动和企业单位环境活动,环境会计需要反映和监督其产生的环境成本和收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修改了财务报告的有关规定
- 下一篇:建设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