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发布日期:2025-10-19 浏览次数:

建立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新会计准则发生了以下主要变化: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外,还引入了公允价值、库存管理方法、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方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和金融工具准则,这些变化的核心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报告用户的经济决策需求有关,帮助财务会计报告用户评估或预测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正式确定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在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转让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利得以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套期业务,确认浮动盈亏,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套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帮助投资者更有效地把握套期业务面临的风险。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并进行了审慎的改进。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减少了含有更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即在某些领域,相关性只有在可靠性一定程度上才能进一步应用。
 
新的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会计准则,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限制了企业利润调整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了人工操纵利润,提高了利润质量。例如:库存定价,取消“先进先出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资产处置时只允许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避免利润操纵;扩大合并报表范围,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应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以股权比例为衡量标准;金融资产出售、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变化计入所有者权益。
 
新会计准则更注重经济本质。如现行规定,只有与购建固定资产相关的专项贷款产生的贷款费用,在符合规定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资本化,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贷款费用,新标准进一步趋同于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允许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的库存,其占用的贷款资金的相应贷款费用也可以资本化。此外,资本化贷款费用不再局限于专项贷款。一般贷款用于购买、建设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上述贷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可以更好地反映交易的经济本质。另一个例子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新标准规定了商业实质性会计处理的原则,并规定企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注意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再比如,新标准规定,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是基于控制的存在,所有母公司都需要将所有可控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同时,标准排除了合并方法的比例,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只要继续经营,也应纳入合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