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25-10-11 浏览次数:
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1、成本管理思想实施成本战略
成本策略不同于传统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它是一种以成本为竞争中心的市场目标,利用独特的技术、有利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规模经济的特点,实现行业成本最低,低于行业竞争对手的价格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的策略。
建立低成本地位,使企业有权决定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或成为降低成本的领导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超额利润。
成本策略应通过市场调查确定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特性,然后设定产品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提前限制产品成本的最高限额,规定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不得超过此限额,然后要求设计、工程、采购材料等部门合作实现目标成本。成本策略要求只有在最终过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后,才能进入实际制造阶段,否则仍需要通过多个循环挤压成本,以实现目标成本的目标。
成本策略将改变成本的立足点,将其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产品规划、构思和设计阶段;从业务链的下游转移到源头。直观地说,在设计阶段虚拟计算即将到来的产品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新产品的成本。
成本策略的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即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必须实现的实际目标利润的目标成本值。它可以表示:目标成本二期望销售价格-目标利润。目标成本是企业允许的最高成本。
预期的销售价格可以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类似商品进行比较,同时考虑其他企业类似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的市场容量、企业自身的销售物流体系是否完善(销售网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商品策略。目标利润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不仅要从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政策和经营战略出发,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研发计划、中期利润计划和内部保留收益应用计划。
2、提高劳动增值率
更新观念、消除浪费、提高劳动增值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生产浪费可分为以下七种。
a.过度浪费生产,最典型的是过度工作,导致产品积压,增加和产生移动或堆放产品的工作;
b.窝工造成的浪费;
c.处理过程中的浪费;
d.加工本身的浪费;
e.库存浪费,库存越大,资金占用越多;
f.操作浪费;
g.制造次品的浪费。
在小批量、多品种混合生产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次数的变化,生产浪费变得更加严重。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缩短设备的切换调试时间,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切换调试设备,以满足后续工艺的生产指令或客户的需求,实现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实际需求与产品的最终需求相匹配。第二,为了减少搬运批量,即使每道工序都可以按小批量切换生产,如果下道工序的搬运批量较大,也不能避免在途搬运或等待处理。搬运批量应配合生产批量的减少,力求减少。理想状态是“按件搬运”。三是采用“U型生产线”与“多功能工人”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即配合设备的小型化,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距离,实现“进出一致”的原则,即取出与投入再加工现场位置一致,消除再加工对象的无效损失。第四,在此基础上,“一工多能”,使员工具备操作前后各工序设备的能力,可以达到减少人员的目的,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3、增加劳动附加值
成本战略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更新劳动思想,减少无效劳动,增加劳动附加值。
任何车间的生产劳动都可以像图2一样划分,现场劳动可以分为“浪费”、“不增加价值的劳动”和“增加附加值的劳动”。虽然增加附加值的有效劳动所占比例较低,但只有这部分才能改变产品质量和组装加工方式。也就是说,在制造零部件或产品时,这部分可以为原材料或半成品等加工对象支付劳动力,创造附加值,即劳动增值率。严格地说,没有附加值的劳动也应该被视为浪费,因为它们没有增加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只会增加劳动力成本。浪费劳动应立即消除;对不增加附加值的劳动,应合理安排和改进,尽量降低其比例,提高劳动附加值。
4、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取决于采购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汽车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占销售价格的35%%—60%,它是产品成本中最直接、最基本的部分,因此,要降低材料成本,首先要根据产品逐一仔细核对数据。
在材料采购和产品配套零部件采购中,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企业所有采购业务,包括直接零部件、材料、非直接材料(机械、设备、房屋、服务、维修等)。,应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
采购部门对所需采购的项目进行分类,将非直接材料分为一类;对于配套零件的直接生产,应尽可能组成系统或总成一起采购,通过扩大每批量值,可以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首先可以参考QS-9000质量标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根据市场竞争的方法,可以在成本控制范围内获得合理的低配套价格。根据上海通用公司的实际统计,经过几轮竞价,选择几家合格供应商,价格平均可下降5%—10%。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工人的熟练操作、产量的增加和合格产品比例的提高,供应商可以逐年调整供应价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关税税率的降低,汽车公司也可以使用世贸组织、GPS全球采购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质量相同、价格较低的零部件,使汽车产品在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
- 上一篇: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 下一篇: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