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成本会计的特点
发布日期:2025-09-21 浏览次数: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0岁本世纪开始了会计教育改革,专家学者达成一致,即会计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技术外,还应为社会提供应用技术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成本会计教学应突出服务社会、开放教学、发展创新的需要,促进成本会计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2、职业教育成本会计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职业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2.1职业性
职业成本会计教学是专业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非常明确,无论是就业前的准备教育还是就业后的在职教育,即培养能够掌握从事某一社会职业所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就业前的准备教育,学生入学后确定职业方向,实行定向培训,毕业后就业,使学校所学直接与未来就业挂钩,目标明确,专业针对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社会性
职业成本会计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培养人才的质量要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使学校在经济社会背景下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教学必须适应知识更新日益缩短的客观形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用最新知识武装学生,赶上时代步伐。
2.3实践性
职业成本会计教学的实用性。实用性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过程是实用的。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强调“手脑结合,学做结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的。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对完整的实践能力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知识。
3、职业教育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在职业教学中,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求脱节、学生难以接受成本会计降低学习兴趣、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目前,技术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问题如下:
3.1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脱节
在新时代的知识经济形式下,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求成本会计必须提供与管理需求高度相关、充分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求。然而,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或者知识已经过时。即使是近年来国外成本会计领域的新思想和方法,由于课时的限制,也只介绍。长期以来,成本会计教学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求。
3.2难以接受成本会计,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初中毕业后就读,成长过程不足,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强、方法体系复杂、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3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成本会计实践不足
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实习,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所以学生很难了解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全面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会计和管理机制。因此,学生的实习只能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然而,目前的会计培训与真实业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真实业务交流的三维意识,因此学生很难对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直观的感性理解。这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竞争力,有限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很难胜任未来的职业生涯。
3.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实验效果差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事实上,虽然有些教师参与了社会实践,但大多数会计教师仍然从学校到平台,实践技能差,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接近企业成本会计运作的实际。教师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实验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实验效果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技术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本会计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转变观念,从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逐步上升到教学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在教学中要时刻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 上一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路径分
- 下一篇:环境成本会计和会计的意义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