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次数:
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1、做好管理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是指一套更全面、更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以及更完整、更标准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程序是否标准化、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是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良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不规则、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将遇到许多困难。
2、加强对操作程序的控制。制定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规程和操作规程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计算机操作规程主要是计算机机房工作的一般规定。操作规程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说明和非常情况的处理。这些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操作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改进。只有通过完整详细的系统,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加强对人员职能和权限的控制。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开。用户部门是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如出纳)。两者之间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功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电算化部门内部职责的分离。通过内部职责分工,弥补不相容功能集中的不足。
4、加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从防止未经授权人员擅自使用各种系统资源、减少外部因素引起的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控制措施包括:(1)建立内部操作系统,禁止非计算机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计算机;(2)设置操作权限;(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隔离;(5)机房工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对于这些方面,可以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和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以上技术,财务信息在内外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5、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仅是公司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数据定期审计、电算化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审计费用签署是否符合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2)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数据的一致性,如查看账簿内容,确保账表一致,及时调整不当或错误的账表处理;(3)监督数据保存方法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防止历史数据的非法修改;(4)审查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防止漏洞。
6、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质量。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质量,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企业要立足国际标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从“会计”向“管理”转变、“智能化”转型。各基层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7、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突破传统会计理念、提出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新问题、新课题、研究和建立新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和会计处理程序方面的变化本身就是对当前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改进。虽然从短期来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主题将继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及时合法地提供会计信息,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如何在两个会计子系统结合后改进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当前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深入研究新课题,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建立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新的基础上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自信地迎接它的发展。
- 上一篇: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下一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