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5-09-01 浏览次数: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审计理论和实践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和对策已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影响,各国审计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建立了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标准等一系列审计标准和标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需要根据新特点制定相应的新工作标准,这些新工作标准也构成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的新审计依据。面对日本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加快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标准,建立一系列适合新情况的审计标准和标准,包括系统设计、开发、运行标准和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会计电算化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企业无法完全控制安全。基于数据库的实时审计发展,使审计风险中包含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日益复杂。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固有风险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网络会计模式的开放性和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会计数据被非法修改和窃取的可能性增加,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复制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拦截和恶意修改,难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同时,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也危及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更难确定风险控制。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会计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修改后不留痕迹,难以发现欺诈行为,增加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3)手工会计系统下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的内部控制一般从摘要内容、单价、数量、金额、会计记录等项目进行审核,账户的正确性一般由三套账户的相互核对进行验证。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人员对处理工作的直接监督减少,原内部控制系统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使得手工会计系统中职责分工的控制方法失效,数据存储载体的变化使手工会计中的账簿控制系统失效,传统的内部控制已经不能适应电算化系统的新特点。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必须对电算化系统的固有风险建立新的特殊内部控制,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规定和人工程序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程序,这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研究、识别、审查和评估这些新的内部控制内容,特别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另一个挑战。(4)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非常清晰。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从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整个财务处理过程由不同职责分工的人员共同完成,每一步都有书面记录和经办人签字,这些书面材料为审计提供了明确的线索,审计人员在审计会计报表时,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检查或反向检查、详细检查或抽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磁介质。存储在这些磁介质上的会计数据不能用肉眼直接识别和修改。同时,由于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业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后,所有会计处理都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和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于电算化会计个体。因此,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必须注意留下足够的审计线索,使审计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例如,要留下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仅仅是更新后的当前余额。临时存储文件,应复制,以便查找。
(5)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的影响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反向检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查、检查、分析、比较、调查和确认等方法。所有的审查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的变化。如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系统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的目的。由于审计内容扩展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设计开发、数据文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利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处理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在人工条件下,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人的审查,方法主要是检查和检查纸质信息.责任很容易确定,结果也更直观。在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财务会计报表和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关注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信息系统是否合法、合规、第一次输出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当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或系统维护时,输出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 上一篇:会计印章在电算化条件下作用变化的特征
-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应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