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发布日期:2024-04-25 浏览次数:
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实际操作经验,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不完善,如缺乏内部控制工作、信息化建设程度低造成的效率风险,结合我在道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的所见所闻,提出现阶段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问题和规避建议,旨在提高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力。
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一)财务管理理念较差
现阶段,道路事业单位缺乏现金流控制。对于现金的使用,没有统一的调度和总体规划。内部资本管理的控制体质不全面。二级经济实体双头开户现象普遍,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这将影响单位协调资金循环,缓解资金有效运行速度,增加资本经济成本;超出现金支付范围,部分道路事业单位存在挪用公款、随意消费等风险问题;事业单位坐支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部分单位与开户银行距离较远,银行批准的现金库存很小。相关业务运营累计现金结算文件数量众多,需要明确的总金额较大,部分费用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这将与上述现金库存限额问题相矛盾,导致现金库存不足。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务事业单位用现金收入代替现金直接支出,财务管理理念较差,增强了现金管理甚至财务管理的风险。
(2)预算分析不够全面
我国道路事业单位普遍缺乏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体现在财务规划的编制与资金的具体实用性存在明显差距。道路事业单位财务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的工资和支出。在实际预算制定过程中,大多数道路事业单位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前经济计划和实际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相关资金计划的制定通常是根据往年的经验粗略估计的,并没有结合道路事业单位涉及的所有业务进行相对全面的预算管理。而且,随着财务拨款定额的不断优化,道路工作职能的变化要求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缺乏财务预算管理导致道路事业单位在实际职能履行中可能与计划资金规模不符。
(三)信息建设水平不高
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具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财务管理过程效率低,主要体现在道路事业单位资金控制技术差,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体系了解不够深入,建设方向不明确,具体信息系统建设功能不确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对于传统的道路事业单位,管理者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相对原始,接受新事物缓慢,管理工具的转变需要逐步适应过程,新的管理模式是实际工作内容结合未知问题,逐一回答,使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在日常工作中无用,难以广泛接受和认可。
(4)需要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部分部门领导内部控制观念薄弱,重发展轻管理,甚至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无关紧要,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明显落后。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道路事业单位并非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道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般都有自己的内部控制规范,但相关人员并不清楚,甚至有些人知道却没有人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装饰。有的部门只遵循很多财务事项的操作管理惯例和人情。他们经常关注自己岗位上的“前辈”是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他们会想,“别人甚至领导都没有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我为什么要多余一举,自找麻烦?”大家都在观望,大家都忽略了。从长远来看,很容易出现预算外财务管理不符合内部控制规定的问题。
- 上一篇:预防财务网络化问题的措施
- 下一篇:避免道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