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财权配置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财权配置

发布日期:2024-03-27 浏览次数: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实施腐败制度>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两份文件规定:“继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高校总会计制度,实施和优化高校内部会计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现代高校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相匹配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国家开始实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招标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新的收支分类改革,高校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高校开始出现后勤社会化、母校与独立学校分离、高校与校办企业脱钩、高校扩建校园、集中融资、校园分散、高校融资严重依赖非义务教育等情况,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1.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财权配置
 
1.1财权
 
财权是指财务主体在资本方面所拥有的一组权利限制,其核心是财力的分配。《市场经济词典》中财权的含义是:某一地区、单位和部门控制一定财力的权利。
 
1.2财权配置在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管理权限的合理划分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具体化,是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妥善处理高校财务关系的重要制度,也是保持高校各类经济行为正常运行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是对财务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再分配,也是对相关利益的划分和界定。
 
合理划分和界定财权,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制,必须确保权责明确,各类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校长和高校财务机构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
 
2.预算在高校财权配置中起着载体作用
 
2.1高校预算在财权配置中的作用
 
方向标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校预算正式确定后,作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方向标”。
 
主导作用。该意见还规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预算在大学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预算执行的实际责任分解到学校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可以说,作为大学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大学预算管理体系在财务配置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高校预算的定义并未突出财权配置
 
学者对高校财务计划的概念如下:
 
学者刁玉敏说:“大学根据自己的年度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大学的财务计划。大学预算作为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经济命脉的中枢神经系统,为大学的财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基础。”
 
学者余辉认为:“大学预算是指大学根据年度目标和职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换句话说,大学预算是大学规模和职业发展的资本保障,全面反映了大学工作的发展方向。”
 
学者林慧卿认为:“高校财务计划是指高校根据各项年度目标和职业发展计划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全面反映了高校的经济状况,包括高校的全部资金收支。因此,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对促进高校稳定、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宣部理论局指出:“国民收入总额往往被经济学家比作蛋糕,而收入分配则被比作切蛋糕。如何切割和分配蛋糕是一个变量,切割多少,如何分配需要很多因素。”事实上,切蛋糕的理论是财权分配的理论。
 
因此,高校预算是高校在年度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财务实际情况,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高校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规划,也是高校顺利开展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基本依据,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能够准确反映高校相关工作规划的方向和规模。高校预算正式确定后,应指挥高校经济工作的运行。
 
2.3高校财权配置及预算
 
财权配置本质上是高校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高校质量和效率的保证。财权配置通过预算具体实施,决定了财权配置的重点是加强预算功能。高校预算是以货币的形式展示其在年度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任务计划,是高校组织收入和控制各种支出的依据。因此,预算可以整合规划高校的财务资源,协调资金管理关系中的高校和部门,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
 
3.加强预算功能和财权配置
 
3.1预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应得到保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高校预算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决策者和预算编制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计划和现有的资源状况,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和接近现实。
 
3.2高校预算收入要全面细化,包括上一年度的结转结余、基础设施支出收入等资金收入要纳入预算,重点关注各高校、各部门学费、住宿费、书籍折扣费、固资租售等合法收入。高校在编制预算收入时,要实事求是,认真计算创收,使高校预算收入的编制真实清晰。
 
3.3重建预算分配机制。目前,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财务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与支出结构和使用效率相关的专项资金问题,并在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前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和协商。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与各高校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因为其创收收入作为年度预算的配套设施。各高校、各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管理配套资金,根据收入额度扣除各项费用后确定配套资金数额。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高校资金短缺,避免各高校、各部门资金闲置。
 
3.4对高校财权配置的监督考核仍需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的编制和审查离不开专家的参与,否则仅靠概括很难保证高校预算的科学合理编制。此外,高校预算的编制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否则很难保证高校预算的精细化和兼收并蓄。教育部指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推动高校财务收支预决算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依法全面披露群众经济利益相关财务事项。”
 
无论预算计划编制有多好,如果不能严格遵守,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预算的实施,不得随意改变预算,突破预算,确保高校预算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在这方面,美国做得更好。美国高校的预算编制应经过层层程序、层层审查、论证和完善,并报州长批准。经州长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遵守。为确保预算的严格控制和实施,高校设立了预算管理部门,并在各单位设立了预算员来管理本部门的预算实施,以确保各单位的预算不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