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发布日期:2024-02-27 浏览次数:
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1)树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高校财务治理结构
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和人员工作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高校要自上而下重视预算管理,各级领导要自觉监督预算的合理编制,按计划使用资金。目前,高校财务工作一般实行校长责任制,财务部在校长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这种管理结构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多元化的内部经济结构和纵横交错的会计内容,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高校财务体系要求的财务治理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完善教育资金监管机构职能,在高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高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4]。高校要积极加快设立总会计师,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选拔懂得教育科研规律、精通财务管理的人员担任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可以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的实施。在编制财务预算资金时,应充分征求与收支有关的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预算的编制。一方面,在充分调查多年资金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部门的工作计划,科学预测资金收支,留有一定的预算空间;同时,采用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更符合当前实际情况。预算编制项目应更加精细,标明各项目的具体用途,明确各项费用的比例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体系
在预算实施过程中,高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开展经济活动。学校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预算实施结果和部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和资金使用效率部门及其领导表彰和物质奖励,明年预算资金分配优先,对预算执行部门及其领导给予相应处罚,如减少下一年预算资金分配。考核制度还应注意预算执行是否适合预算编制,是否严格按照确定的使用时间有序使用。
(4)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资金的监控 建立健全预算资金管理监控体系,加强对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决算全过程的监督。建议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校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制定了本级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编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按照积极稳妥、综合预算、保障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编制。编制完成后,应经总会计师和校长审查,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财务部将向各单位(部门)发布正式预算。实行“一笔”审批制度,各部门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部门)预算支出的审批。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定期通知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充分论证和严格批准超额资金使用项目。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所有资金收支细节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预算执行对外查询系统,方便学校财务部门和部门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学校审计部门还应定期、不定期监督学校预算收支项目、预决算报告和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结语
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实施对提高高校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应不断分析总结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实时控制预算,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健全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 上一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医院票据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