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与评价
发布日期:2023-12-10 浏览次数:
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根据市场需求独立组织生产的经济组织,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实现保值增值。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所有财务活动都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管理目标是明确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措施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仍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与评价
1.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将利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表达利润最大化有两种方式:
(1)总利润。一般来说,利润最大化是指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是合理的。首先,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利润是增加业主投资收入、提高员工劳动报酬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补充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来源。因此,利润最大化有利于各方利益相关者。
(2)股权资本利润率。该指标通过投资自有资本对净利润进行比较,可以合理分析企业的利润水平。
1.2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权益最大化是指通过合理经营给股东带来更多财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①股票市场价格或每股市场价格。在股份制经济中,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不可能采用这一目标。其次,股票受到许多经济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②股权资本增值率。它反映了资本保全原则的要求,利益可以抑制企业资产的损失,是投资者和经营者非常重视的指标。
1.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的定义有几种观点。一是“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第二,“一般来说,企业的价值是企业的价值”。第一种观点只是“股票资本价值观”。第二种观点将企业价值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上,盈利能力的评价暗示了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基础――组织资本评估。这种观点过于抽象,容易使人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理解。
1.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利益相关者的框架下,企业是多边企业的结合体,由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合同关系组成。在合作过程中,各产权主体有权获得相对独立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
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无疑是理解的一大飞跃,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考虑财务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忽视知识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
1.5社会价值最大化
社会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形成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关系。
2.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
2.1可衡量原则
可衡量原则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含义明确,易于理解,并能在数量上进行测量和计算。
2.2可控原则
可控原则是指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活动高度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财务活动影响和控制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3收益与风险平衡原则
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不仅要忽视风险和利益,还要分析财务风险和收益,做到均衡,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4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的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
2.5以人为本的原则
由于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人们的知识和努力程度,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 上一篇:加强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 下一篇: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