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计划评估指标体系
发布日期:2023-09-23 浏览次数:
财务计划是高校在综合平衡后,对全年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的精细计划计划。它是开展金融活动的基本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宏观监测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财务计划的宏观监测作用,除了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外,财务计划的年终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财务计划评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通过评价财务计划的实施和实施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有利于下一年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评价财务计划实施的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或完成)财务计划表现良好的相关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实施综合财务计划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实现鼓励先进、鼓励后进的作用。
由于高校财务计划的主要内容涉及教育费、科研费、其他资金、基础设施投资等专项资金的收支计划,由于来源和用途的不同,财务计划的灵活性不可避免地不同,给评价工作带来了相当困难。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解释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第二部分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评价方法;第三部分对评价结果提出初步建议。
财务计划评估指标体系
由于该计划总是以指标或项目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财务计划的评估可以通过年终决算中计划指标或建设项目的完成来进行。由于财务计划和实际工作的综合性质,用单一指标进行评估往往会失去偏见。因此,相关指标必须形成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1、教育费用。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取得的财政预算拨款,来自国家或上级主管。支出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包括工资、补贴工资、职工福利、退休人员经费、人民助学金等;公共经费包括教学业务费、设备采购费、公务费、维修费等费用。
由于教育事业费的财政和预算拨款一直受到国家财政资源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刚性,因此其评价主要是能否按预算计划按时拨款。此外,在确定人员资金支出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大的刚性。减少人员资金的有效途径,部分评估超出了财务计划的范围。为满足教学需要,公共资金支出中的教学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也相当刚性。换句话说,高校主要是培养符合规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教学业务费和设备采购费的降低必然会影响人才的培养。维修费用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历史、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数量、结构和使用等。考虑到高校会计科目中固定资产的使用不计提折旧,其支出也是刚性的。这样,在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中,弹性较大的部分主要是公务费和其他费用。这也是财务计划中教育事业费收支项目下的主要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2、基本建设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基本建设工作量,是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综合指标,是固定资产的生产过程。包括国家预算内投资、部门自筹资金和借用的外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来自国家预算内的投资。和教育费一样,受国家财政限制,刚性很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高校自筹资金和借用外资(如世行贷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考虑到自筹资金与借用外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由于目前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因此,本文不讨论其评价。
3、科研经费。目前,科研经费来源较多,包括“863”项目、国家重大公关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其他基金项目、部、省、市应用研究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横向委托合作项目等。资金来源是学校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研经费的数量在高校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每年的实际账户数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因此,科研经费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价科研经费收入,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申请项目;二是监督科研经费支出,控制不合理的经费支出。具体科研经费收入的评价指标可设置为:
科研经费的支出一般表现为相关科研项目的人员、设备采购、实验费用等支出。财务管理主要依据高校财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相关不合理费用。因此,其评价指标可设置为:
4、教育收入。主要包括合并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委托培训费和自费学生培训费,合并后表现为各种学费和杂费收入。学生受计划限制,收费标准也有国家相关规定,是学校多渠道融资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纳入学校事业预算管理,已涉及评价相关指标。考虑到高校事业费拨款不足,转入事业预算管理的收入比例也差不多。弹性较大的是短期培训班的学费和杂费收入,但这种收入在高校的收入差距较大,大部分高校受学校性质和专业限制,所占收入比例相对较小。其评价也应与科研经费相似,一是积极组织收入,二是控制不合理的经费。考虑到高校事业费拨款不足,转入事业费预算管理的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如下:
5、科研收入。这部分收入是指高校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收入,包括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劳务等服务收入。这部分收入具有很大的弹性,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科技工作者是否积极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科研收入是高校组织收入潜力巨大的一部分。要充分重视高校财务计划,合理解决单位与个人收入的比例,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它还可以用计划完成指标和增长率指标进行评估。在科研费用中,除了科研成果的专业和劳务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高科技优势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如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而不影响教学。一般来说,科研费用的评估也应该集中在收入和支出上,特别是对收入可以转化为学校基金的比例。由于目前高校事业费拨款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办学的需要,科研事业费收入的大部分支出已纳入学校预算进行支出管理。
6、营业收入。是指高校利用部分资产和技术优势创办的产业,获取收入,解决部分精减人员和失业青年的就业困难。这也是高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办学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潜力巨大,高校要大力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的营业收入因地理位置、技术优势和管理水平而异。评价指标包括:纯利润、人均利润、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利润率、上交利润增长率、解决就业人数等。
- 上一篇:防止财务信息失真的途径分析
- 下一篇:综合财务计划执行中有关责任人的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