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发布日期:2023-07-04 浏览次数: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其中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属于单位预算会计。1998年,我国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国家制定并全面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这些制度实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模式逐步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预算会计模式。通过完善预算内容、改革预算方法、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对财政预算管理进行了大量改革,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统一的会计约束制度,是我国预算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每一次改革都会影响预算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不能反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业务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财政资金的流动模式发生了变化。政府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有关部门将资金转入事业单位的方*,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直接从单个账户或采购专户转入职工工资账户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的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财政部门的资金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成本的增加,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预算会计中,财政资金的流动和变化也应该得到核算和反映。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还开展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财政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委托责任。相关预算会计也要跟上形势o
 
2、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在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要求从基层单位逐步编制,层层汇总,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盲目性,更合理地编制预算。目前。一些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将基础设施计划和业务会计结合起来。基础设施会计和业务会计各有各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使得决算报表无法与预算报表进行比较。目前,虽然一些机构总结了资产负债表,但他们没有总结利润表。
 
3、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模式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在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将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纳入财务专户。财政部门还按照批准的综合定额标准,安装预算单位的年度财政支出。改变部分部门收支挂钩的做法。对预算外资金的收缴和分离,要求预算单位改变过去对预算外资金的保留、比例分成、上缴、转移等会计处理方式。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并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运作模式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4、不能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度进行预算会计,但收付实现制度的实施会使事业单位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收支不匹配。比如,今年事业单位可能会偿还以前期间产生的债务,而今年借来的债务可能会在以后的一年内偿还,因此不能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估事业单位的年度效益。在实现收付制度下进行会计处理时,由于部分事业单位通过担保为企业产生或无现金负债支出,无法在报表中反映。一些没有现金支出的社保基金缺a、政府债券等,也不能反映在预算报表中。这样会导致报表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夸大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可能会阻碍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方面,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不会计和反映固定资产。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事业单位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中,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只在补充信息中列出,客观上导致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就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