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
发布日期:2023-06-24 浏览次数:
1、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自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高校会计制度》是高校经济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中的体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准确编制学校决算,加强经济会计,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财务效率,通过学校财务制度的不断科学完善,确保学校财务科学的有效运行。
(1)在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度,新制度报表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细化会计基础,特别是基础设施会计,能够准确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2)在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新制度要求除图书档案、文物、展品、动植物外的各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更加清晰准确;资产折旧或摊销计提也有利于计算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成本价值,实现对高校各类资产的准确控制。
(3)高校学生培训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新制度完善支出分类后,加强支出核算和管理,结合完善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规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培养学生的成本,实现校际水平比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
(1)在新制度下,会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旧会计制度相比,会计科目制度和会计方法中的收支科目更加详细。在近年来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详细的分类标准,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往往存在收支科目分类操作困难甚至容易混淆的现象。在缺乏详细的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财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校际不统一或校园不同时期会计录入标准的差异。有时,一项业务在录入凭证时面临几个选项,这也会增加财务会计的工作量。
(2)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难以操作。新制度的折旧或摊销要求按平均年限计算资产,这必然需要高校对学校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和识别。缺乏新旧制度的过渡,导致操作困难。给出新资产定义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识别新的固定资产。同时,新旧资产分类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发现由于缺乏更详细的折旧或摊销补充规定,高校在计提折旧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导致了校际统计在固定资产清理中的差异,降低了参考性和比较性。
(3)高校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需要大大提高。新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收支管理要求在财务实践中节约和控制成本,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新的制度约束,提高业务质量。此外,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新制度要求高校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一篇:乡镇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